一支迴紋針的故事 用一根迴紋針換來一棟房子
你好:
你知道一支迴紋針的故事嗎?
那天,一位國小女生跟我說,我驚訝的回他說,你怎麼也知道...
後面就來說明給大家聽~
凱爾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待業青年人,他卻把「以物易物」,玩成媒體爭相報導的新流行。
換個角度看懂「交換」的價值,或許會讓你創造意想不到的成果。
一根迴紋針,平均一個不到新台幣一塊錢,掉在地上,都不會有人去撿。
如果給你一根迴紋針做本錢,你能做成多大的生意?
13年前,未滿十六歲的加拿大年輕人凱爾只花了一年多時間,和十四次的轉手交易,就用一根普通的紅色迴紋針,換到了一棟在加拿大,價值約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的房子。
利用網路的力量,直接挑戰一般人對交易的基本概念,因此創造從沒人達到過的大成功。
12年前,凱爾為自己的遊戲定下規則:在遊戲裡,他只能以物易物,而且要「Bigger & Better」(更大且更好)。
他必須換到越來越大的東西,直到換到一棟房子為止...。
「錢是很有效的交易媒介,但交易的時候,卻經常不是最好的選擇,」凱爾說。
他解釋,一樣東西對不同的人、不同狀況,價值都不一樣,能換到的東西也不同。
換句話說,他必須「猜出每個人心裡的那張價目表,才能順利成交。
同一樣東西,對某一個人是垃圾,對另一個人卻是珍寶,就像迴紋針,此時此刻,一定也有人為了整理文件,缺了一根迴紋針,然後消耗價值更高的汽油,或是寶貴的時間,半夜開車上街找一根迴紋針...。
這些都是看不見的「潛在價差」。
如果人們交換時,能夠跳出價格的框框,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機會。
但萬事起頭難,一開始,怎麼讓一根迴紋針越換越大呢?
他用故事和網路的力量,把交換迴紋針等小東西的點子,變成又酷又炫的網路活動。
一開始,他就在網路上貼出告示,他要用一根紅色迴紋針換到一棟房子,「無論你住在哪裡,只要你有意交換,我都可以去找你」。
「我會持續向上換,直到換到一棟房子為止。請大家不要懷疑我的決心」。
他把交換變成一個有趣、其他人都想參與的故事。
他申請了一個網址,後來改為部落格,專門報導自己交換東西的故事。
每次交易,他一定和對方碰面,拍照存證,再把故事貼上網。
他甚至每次交易固定穿同一件襯衫,參加他的換物交易,就像參加一齣活生生的行動劇。
他的創意很快得到回響,第一次貼出公告,就有四、五個完全不同的回應。
有人拿出一雙女用靴子跟他交換,有人拿出一支筆,有人拿麥當勞的計步器贈品跟他交換,全都比一根迴紋針的價值要高得多,他要選擇交換哪一樣?
這個時候,就是決定他下一步發展的關鍵,「如果換錯東西,再也換不出去,遊戲就結束了。」
他通常會選擇最多人要,最容易換出去的交換品。
如果只是少數人有興趣的東西,他就要確定,雖然大部分人沒有興趣,但是交易的過程,卻會變成一個好故事,在網路上發揮口耳相傳的宣傳效果。
用這個方式,他從一對溫哥華姊妹手中,把迴紋針換成她們在音樂節中撿到的魚型筆。
他在西雅圖換到一個門把,接著,他又在麻州用門把換到了一台舊型烤肉爐。
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,西雅圖的交易者,其實希望有人免費把她不要的東西帶走,麻州的交易者,剛剛跟妻子分居,參加交易,其實是想找個人聊聊天、喝喝酒,排遣心裡的寂寞。
每一個人願意交換的原因越特別,願意拿出來交易的東西,價值也越高。
不過,當東西越換越大,也遇上了瓶頸。
他換到一台發電機,就在他帶著發電機要去交易的路上,旅館服務員卻把發電機當成是危險物品,交給紐約警方,差一點他的東西就被紐約警方丟掉,交換就得被迫中止。
這件事改變了他的遊戲規則,他在網路上公布一篇文章表明,從此之後,他不再只是要越換越大,而是要越換越炫,他完全不管交換的物品究竟值多少錢,換的過程酷不酷、炫不炫,才是他最重視的。
從這個時候開始,他成為了媒體寵兒,主動出擊,用媒體替自己的交換加值。
他不只兩次上了加拿大最紅電視節目,連CNN都跑來採訪。
這個時候,他已經用迴紋針,換到了一台廂型車。
從這之後,他能換的機會越來越有趣。
他用廂型車換到一份錄音合約,不但能到加拿大一流錄音室錄音三十小時,錄完的專輯還會寄給 Sony、BMG 的主管。
一個住在美國鳳凰城的小歌手,用免費在鳳凰城住一年,換走了這份錄音合約。
接著搖滾巨星艾利斯.庫柏的助理,用跟艾利斯.庫柏相處一個下午,換走了住在鳳凰城一年的權利,這些全都是平常用錢換不到的特殊機會。
整個交易故事中的最高潮,卻是他把和艾利斯.庫柏相處的機會,拿去換了一個不到五十美元就能買到,只要一搖圓球裡就會下雪的雪球...。
他公布這個決定之後,網路上開始罵聲不斷,甚至有人貼文質疑「你真的還想用迴紋針換房子嗎?」
許多人看到他的決定,都有一種被騙的感覺。
但是,其實凱爾已經談好了下一筆交易,因為在換雪球之前,他已經跟演過美國劇集「洛城法網」的演員柯賓達成協議,「柯賓有六千個雪球,這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蒐藏,他希望別人知道,」凱爾說。
因此,他願意拿出非常稀有的機會來交換,柯賓答應在他的電影裡創造一個角色,凱爾可以拿在他電影裡飾演角色的機會,去換任何東西。
這個機會最終替他換到了一棟房子。
原來,在計畫啟動後兩週年的前兩個星期,加拿大吉卜林鎮的鎮公所打了一通電話給凱爾,他們打算拿一棟房子,換他手上的電影角色,他們還會在鎮上辦盛大的試鏡會,目的就是為這個小鎮打開知名度。
現在,凱爾的書已經被譯成十幾種文字。
從 CNN、美國 ABC 電視網到英國、澳洲的媒體,都報導過他的故事。
更妙的是,現在這個交換還在繼續,「我想把這個房子換出去」他說。
問他大家拿什麼跟他換,他笑著數,「全世界都有人想拿土地來換,非洲有人想拿二十頭駱駝換,也有人想拿一種新發現甲蟲的命名權來換」。
有人問:你覺得還能再繼續換下去嗎?
凱爾自信的說:「那可很難講,說不定,等一下就會有一通來自台灣的電話,要換我的房子。」
在他眼中,點子能創造的價值,似乎沒有極限。
留言列表